文本目录

  •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原则
  •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原则
  • 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父母亲该如何分工?
  • 提升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家庭教育措施有哪些
  • 小学生家庭教育有哪几方面
  • 作为父母,你知道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吗?
  •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原则

    1、尊重的原则。

    2、全面教养与特长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3、教育的适中性原则。

    4、以身作则原则。

    5、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 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贯彻好这一原则,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力量而行。

    要使教育获得成功,就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 的发展规律,以此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幼儿期的孩子,在生理的心理方面发展非常 迅速,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都随着年龄的 增长发生变化,所以在早期教育时,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 到。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过难或过易都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无论 是让孩子学做一定有家务劳动,还是让孩子学习某些文化知识,都要从孩子实际身心 发展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所谓 “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 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全面了解孩子 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每一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它自己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而且有一定的 连贯性。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既 要注意巩固孩子已学过的知识,又要启发孩子学习新的知识,并要启发、诱导孩子进 行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孩子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掌握知识的 情况,当孩子对所学知识尚未理解时, 不要急于教新的内容,要按照秩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向孩子传授知识。

    有的家长不善于循序渐进地向孩子传授知识或不了解知识的逻辑规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急于求成,让孩子长时间学习、识字、看书。据 幼儿园问卷调查,孩子离园回家后,要学习两个小时,家长要求孩子写字、算算术,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致使孩子难以接受,产生厌倦情绪。对此,家长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家长苦心,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拔苗助长一样,不公不奏效,往往事与愿违。只要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启发发育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即使是学龄前儿童,虽然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和变化,但他们仍然是没有发展成熟的孩子,在生理与心理上都与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能用学生思维方法和标准对待和要他们。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就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和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孩子按照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健康成长。

    孩子的年龄、个性发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发展水平 也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只凭主观臆断,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这是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往往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爱好、智商都有所不同,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按照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要根据孩子身心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和帮助。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 长,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让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家长要注意用心观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有的孩子很自信,认为什么事情都会干,不妨给他一件较难的事情干一 下,他做完后,可适当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使他体会到自己还有些事情做得不好,逐步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美德。相反,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什么都不敢做。可以给他一些简单的事让他做,在做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完成后做对了要给予充分肯定,让他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些事情的,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什么劳动都不让孩子参 加。甚至有的家长连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学着做,其结果必然养成孩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应该懂得懒惰是万恶之源,劳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家长 要注意给孩子创造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从小养成孩子热爱劳动和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

    三、要求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按照统一的要求发展。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既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遵循教育统一的原则。只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独生子女成了“小太阳”,家庭,都围着孩子转,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家庭成员在认识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会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气恼批评自己的一方。这们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清,听不进正确批评,常常无理取闹等不良品德和行为。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应做到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即使意见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注意的。因此,家庭教育要取得成功,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采取一致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讲一次道理或做一两次练习就可以办到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而成的。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要求一 致,就会促使孩子对某些品德和行为进行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从而形成良好品德和习惯。

    四寓教于实践活动的原则

    家庭是孩子的最早的课堂,参与家庭生活是孩子最早的实践活动。因此,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寓教于生活之间互相关心、和睦协调、文明礼貌、潜移默化地养成孩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家庭生活实践对孩子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有人比喻说:家庭是第一个染缸,学位是第二个染缸,社会 是第三个染缸,第一个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着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础上着色的,所以家庭这一道着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幼小无知的孩子,对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想向大人学习他想做的事,因此,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孩子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比如,通过教育孩子穿衣、吃饭,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求孩子爱护花木,不浪费食物,学着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等,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劳动观念的优良品质。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孩子,就能有效地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幼小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是游戏、玩耍和娱乐,寓教于乐,寓教于玩也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有效办法。孩子在游戏、玩耍和娱乐中认识环境,适应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促进孩子智力和体力的发育成长 。家长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尽量给孩子创造开展游戏和娱乐活动的环境。让孩子玩得高兴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想象得到实现,从而训练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动手技能。比如,让孩子自己推动玩具汽车在地上跑,或自己骑小自行车,或把小木板、铁片、塑料瓶、玻璃瓶等放在水中,让孩子仔细观察,哪些浮在水面,哪些深入水底,引导孩子自己做事,启发孩子进行思维,通过玩耍游戏等实践活动进行教育,对增强孩子体质,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是极为有益的。

    五、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教育,就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但爱而不教,管而不严,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一)爱而不溺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才的愿望背道而弛。父母对孩子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绝不能溺爱,否则,就会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 。祖父母和父母把孩子视为“小皇帝”一味的娇惯,偏爱和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习惯不批评、不教育,往往包庇护短。吃饭穿衣一切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让家长干什么,家长就干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的懒惰生活,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人说,对孩子的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是促进孩子走上不幸道路的开端。这是值得每位家长深思的。

    溺爱的形式各有不同,但这些家长的共同特点是不把孩子看成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而是看成个人的私有财产,忘记了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基本目标。溺爱的结果只能是坑害了孩子,受害的因然是国家和社会,但首当其冲、自食其果的是孩子的父母。由于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养成恶习,难以管教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的事例数不胜数。

    家长对孩子要做到爱而不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要让孩子关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并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品德 ,而且也有得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第二,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无止境的。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 ,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当其欲望强烈而又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这是每位家长需要注意的。

    第三,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及必要的生活、娱乐用品,一般应给予满足。若家长一时难以办到时,应向孩子说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俭朴,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二)严而不厉

    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前面讲了如何关心爱护的问题,这里再讲一下严格要求的问题。

    家长对“严”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严”就是“厉害”,对孩子要给予好心而不能给予好脸,孩子只有害怕父母,才能教育好。有的认为“严”就是不听话就要打骂,赞成“不打不成才”的说法。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对当今的孩子采取这种办法是难以奏效的。

    如果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孩子就不愿意接近父母。孩子如果对父母敬而远之或者既不尊敬、又不接近,更不愿与父母交谈,这就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至于打骂,体罚之类的行为凡和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水火不相融了。动辄打骂孩子的家长,不仅不能使孩子和改正错误,反而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变得冷漠,自卑和缺乏自尊心,甚至因忍受不了父母的打骂而离家出走,由此可见,对孩子实行体罚只不过是家长缺乏理智和束手无策的表现,不可能起到严格要求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父母亲该如何分工?

    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父母亲该如何分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分工应遵守的原则。

    第一,依据事实分工,量力而行。专家的意见有它合理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还要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依据事实进行分工。例如,小明的妈妈是位公司的高管,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但她个人能力强,收入颇高。小明的爸爸是位教师,朝九晚五上班有规律,而且有寒暑假。这样在家庭教育的分工中,爸爸负责小明的起居、接送、学习、家务。妈妈负责家庭财务,旅行安排。一家人也其乐融融的。虽然各有分工,但是分而不离。毕竟是一家人,还要讲究团结合作,互相捧台。只有父母互敬互爱,孩子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第二,遵循教育统一的原则,要求要一致。对待孩子教育方式的问题上,父亲和母亲要商量好协调好。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你也消化在内部,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唱对台戏,互相揭发,互相指责。当父母对孩子的某件事态度不一致的时候,孩子肯定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从而不喜欢批评自己的一方。这绝对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分,听不进正确批评的不良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还会善于利用父母之间的矛盾,挑拨两人的关系,从而自己从中得利,形成了不好的品行。

    第三,爱而不溺,严而不厉,平等相处,亦师亦友。父亲和母亲对待某一件教育孩子的事情上达到了一致意见,就应该遵守,并坚定地执行。爱孩子而不溺爱孩子,严格要求孩子,但不粗暴对待。这是底线。不管是父亲和母亲,还是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相处,亦师亦友。只有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和睦。在这方面,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榜样,身教重于言教。相对于听到的,孩子更愿意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

    提升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家庭教育措施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如下: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在世界上,成功的家庭教育很多很多,各有各的奥妙和方法,因而要把世界上成功的家庭教育方法都集中在一起或用于一身,是很难很难的一件事情。在此,我们只能简要地研究和介绍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各位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如能将此作为参考,最根本的,则是应该从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才是最根本的,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家长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朋友

    在当代,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首先应当认识当代家庭中人际关系的新特点。由于社会的变迁和进步,人们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已不是封建家长制下的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的关系,而已经成为父母加朋友的新型人际关系。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坚持家长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朋友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代家庭中人际生态系统的新特点,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建立起既亲密又宽松的新型亲子关系,从而为搞好家庭教育从根本上奠定基础。

    在这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应该做到严慈相济,寓教于爱。对待子女的态度应该宽松一些,宽容一些,多些谈心活动,少一些命令主义,多些劝告,少些专断,多些笑脸,少些怒容。多些朋友之间的友谊,少些父母、教师身份的威严。这样,亲子之间的关系就会既亲密,又宽松;既有利于子女独立人格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既搞好家庭教育,又能建立起亲密的新型家庭人际关系。

    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应该做到言教身教并施,身教重于言教。

    所谓言教身教并施,就是说对子女进行教育,既要靠语言(也包括笔教),又要靠行动。言教,包括当面用语言的教育,劝诫、开导、鼓励、批评等。也包括用文字、书信、立家规等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言教是重要的,不可废止和轻视。它是了解孩子诸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沟通思想,进行指导,传授知识,进行劝诫、鼓励、批评的主要方法和渠道。文字、书信等笔教,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使用的言教方法,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得相见,也就只好用文字、书信等文字形式了。总之,言教是教育子女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之一。

    所谓身教,就是靠家长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子女,带动子女。,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教育者本人首先应该做到,职在施教中要求子女尊重老人、孝敬父母,那么,教育者本人首先应该尊重老人,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儿女作榜样,使自己的儿女效法。如果自己对自己的老人都不尊重,而是要求自己儿女尊重、孝敬自己,也就难了。再如,如果要求自己的子女勤俭节约,自己本人就应该这样,而不是挥霍浪费或挥金如土。如果要求自己的子女爱学习、工作要认真,自己首先就要爱学习、认真工作,如此等等。总之,凡是要求子女做的,自己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子女做出示范和榜样,否则,教育的效果是不会好的。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在教育子女时,多用自己的好的行动来影响、感化、感动自己的子女,而不能只靠发号施令来要求子女这样或那样,自己说的是一个样,做的是另一个样,在家庭教育中,只要真正能做到言教身教并施,身教重于言教,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是能够搞好的。

    二、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

    家庭教育,大师的是思想教育工作,是对自己子女的思想转化工作,是指点方向,纠正错误,破除迷雾,塑造子女的灵魂、品德、个性的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关键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认识态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强制命令,只能约束人的言行的一时一事,而不能约束人的一生一世,因此家庭教育,应该严格要求和耐心说服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亲子关系;期间存在着父母之爱,儿女之情,其亲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人际关系,因而,只要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教育就能取得较好或很好的效果。所谓严格要求,就是对子女的要求,内容要正确,要求标准要高,孩子违背要求或犯了错误,不能听之任之,不予追究过问,必须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能姑息迁就,任其发展、壮大。

    要摸透孩子的脾气

    孔子教育学生的小故事:

    要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俗话说:“寸有的长,尺有所短。”拿别人孩子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往往压缩和抹杀了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特点,使孩子感到事事不如人,生活在错误里,极容易产生自卑。

    家长要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和积极因素,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加以肯定和引导。要善于发现孩子向上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光大。

    *爱因斯坦小时候和小朋友去公园游玩。开始时,爱回斯坦和小朋友一道做游戏,后来,别的小朋友到另外地方玩,爱因斯坦却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有的家长向爱因斯坦的母亲说:“你的儿子精神一定有毛病。”“没毛病!他在深思,将来一定是个名教授。”爱因斯坦的母亲没有被别人的话所左右,因为她是了解儿子的。

    南希知道爱迪生对死啃书本没有兴趣,对科学实验特别感兴趣,好就想方设法去买来有关科学实验内容的读本,还在家里提供了实验条件。后来爱迪生终于成了世界大发明家。

    南希在家迪生被赶出学校时,如果也认为儿子是糊涂虫,是不可救药的,或棍棒相加,或放任自流,爱迪生这一生很可能碌碌无为或走上歧路,一个发明家就夭折了。

    *本世纪初,英国有个理相.席格蒙迪的孩子被人称为呆若木鸡。他从小听觉就不好,10多岁时几乎失听。父母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视力特别好。一般人在阳光下才能看见空气中的灰尘,可他不在阳光下也能看得十分清楚。对孩子的听力不好,父母认为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听不见,可以更专心致志地搞研究。在别人面前,母亲总是夸孩子有一双天才的眼睛。席格蒙迪在父母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成了有名的科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奖。

    要少说多行

    教育孩子,家长采取少说多行,用身体语言,以行动教育孩子,此无声胜有声,更有效果。

    前苏联卫国战争英雄舒拉,小时候,一次跟别的孩子打架,把新大衣撕破了。母亲看到刚买的大衣就破了,又气愤又痛心。但她没有训斥,没说一句话,而是默默地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大衣,一睦到深夜。这种长时间的沉默,是对舒拉一种严厉的批语,使他在母亲的一针一线中受到良心的责备。舒拉自己说,是“经受着一种难于忍受的、痛苦的、心灵的鞭策。”舒拉一直惭愧地注视阒母亲,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扑倒在母亲的怀里,痛悔地说:“妈妈,我以后永远不再这样了。”从此舒拉再也不和小伙伴们打架了,但他在和德国法西斯作关键时却非常英勇。

    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孩子有了过失,批评是必要的。怎样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有的家长把孩子批评,变为让孩子自己批评自己。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三个女儿,自孩子出生后,他们夫妇从没有骂过孩子一声,更没有打过孩子一巴掌。三个女儿都培养得很好。他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我教育。

    一次,马克.吐温想带着女儿们到郊外度假,一家人坐在马车上,悠悠晃晃,饱览着田园风光,这是女儿们心想已久的事。

    可是,就在出发前,大女儿苏西动手打了妹妹克拉拉。怎么办?根据马克.吐温的家规,孩子有了错,由孩子量弄,自己提出惩罚办法,经父母裁决后,付诸实施。苏西想了几种处罚办法,犹豫了好长时间,终于下了决心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去旅游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犯今天的错误。”

    吴青在回忆冰心时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对我们说脏话、假话有着一各独特的惩罚办法:由自己用肥皂水洗嘴。”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促使孩子自责、自省,有利于孩子改正毛病,健康成长。

    小学生家庭教育有哪几方面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四、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五、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六、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七、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小学生家庭教育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作为父母,你知道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吗?

    作为父母,你知道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吗?

    婴幼儿期的家长们关键关心的是孩子情绪状况和行为,而孩子一旦念书,父母关心的则通常是学生的学习难题,围绕学生的学习具体内容、学习的过程与对学习意义的认知,持续满足孩子对学习与成长的需求,推动孩子的成长。

    可通常因为家中、学校及小孩自身的原因,让孩子“年龄小小的,苦恼多多的”,太早的在成长的道路上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父母应该让儿童信心百倍、轻松自在地成长。

    中小学生亲子教育要考虑的难题:

    在学习上

    获得好成绩是每一个学生的憧憬,小孩想要学习培训,仅仅他也不会,也还没水平集中精力,并没有驱使自身做自己该做的事。考试成绩欠佳,并不是小孩子的过错,反而是小孩的不幸。拥有悲剧,父母就应该协助,不要把低成绩看作是小孩懒散、不专心和不足走心的标示。注意事项,这时候她们非常需要家长们的了解、协助和培养。引导孩子摆脱学习上的困难,是小学生家长难以避免要遇到的困难。处理这一问题需要注意:

    鼓励孩子留意可靠性的质量,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因为幼儿阶段要以手机游戏、玩为主导,要在玩乐的过程当中学习培训。到中小学,小朋友们把幼年的好习惯带了上来,极容易边学边玩,在工作环节中喜爱摸下背包,弄得好文具用品,乃至看电视,聊聊天,原本短期内可以完成作业被推迟。结论时长花了不少,效果不佳。

    因为精力不集中,出差错或学习过的具体内容印像较浅,记忆力实际效果低。假如成为一种习惯乃至会影响到之后初中、大学生活效果和品质。

    摆脱学习过程中粗心的缺陷,塑造学习信心。

    小孩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很少且难度不大,一般都可以学好,但做题的时候经常因为疏忽而出差错。

    很多家长总是指责、斥责,让孩子自己都会认为自己是个粗心的人。这其实是全部小孩的“常见问题”。中小学生相较儿童而言留意的分派水平快速发展,但是却较弱,特别是低学段小孩。这些人在留意一件事时,要他们同时要注意另一件事是比较难的。。

    更为重要要教育小孩防止出错方式(而非简单的斥责)。如儿童在做进位加法时,常常会在数进位等级时出差错,家长不要指责他“那你就是粗心大意!”,该是了解小孩非常容易粗心大意,就对他说进位时二以上数就别打理,反而是附上数据。这样既能防止了不正确,又规避了粗心大意,与此同时展现了我最棒的自信。

    掌握学习方法,摆脱情景记忆的阻碍,提升学习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个比较复杂问题,想要顺利的开展直觉思维,必须各个方面水平的融合,比如洞察力、专注力、记忆能力等。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一对一辅导这儿谈一谈记忆能力对中小学孩子学习产生的影响。在学习上,孩子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与一道题目这方面的知识都懂,可自己思索并没办法解决,经他人一提示便会进行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能够作这种表述:做一道训练便是处理一个问题。解决困难有一个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有阶段性。在每一个阶段中,大家都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一些已知条件中没有发生的最新资讯,以情景记忆的方式保存在人的大脑里,使解决问题的逐渐明朗化。与此同时,问题已知条件也以情景记忆的方式保存在人的大脑里。

    个性化层面

    因为学习的目标的普遍性,小学生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也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想让孩子生动有趣、积极主动地发展趋势,培养孩子个性化。这也是小学家庭教育的关键。时代的发展必须个性化,可是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它也通过一些标准在抹杀个性化。

    发觉孩子学习兴趣,塑造孩子的特长。

    孩子学习兴趣喜好通常是小孩特有的个性化趋向和创造性的主要表现。作为父母要善于观察并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爱好和才可以,让个性化在父母给予的环境中更加好的培育和充分发挥。因此,父母需有灵敏的体悟力,擅于对孩子的表现开展观查,留意孩子平时的各个方面状况:对某些主题活动的心态怎样,厌烦还是喜欢;参加时的激情、自觉性、主动性如何等,以剖析、发现并知道孩子兴趣爱好的具体内容、特征和转变。

    让孩子们在活动及相处中呈现并健全他的个性化。

    钟爱活动及相处即是中小学少年儿童的本性,也是他们的成长必须。她们处于骨骼发育阶段,性格活泼,喜爱跑跑跳跳。

    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认为孩子成长是老师事情,爸爸妈妈仅需承担孩子的生活,而忽略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一旦发现孩子有比不上父母之义的地方,便以责骂做为和孩子沟通的惟一方法。如果父母并没有和孩子一同主题活动,就难以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心理需要,感觉不到孩子的成长喜悦,更难以随时随地改正孩子的成长航行方向。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活动及相处既是家长构建家中生活的方式,又是教育影响孩子最直观合理手段。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随着小孩一生的,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讲,父母更应该将亲子教育落实到各个领域。